首页_傲世皇朝注册_登陆|平台
首页_傲世皇朝注册_登陆|平台
澳门娱乐注册-怎么注册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0-05-13 16:50:36    文字:【】【】【

  澳门娱乐注册-怎么注册。 傲世皇朝注册?仪器信息网勾兑白酒专题为您整合勾兑白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勾兑白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勾兑白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勾兑白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勾兑白酒话题讨论。

  连日来,古井贡采购大量酒精用于勾兑白酒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古井贡酒公告中称,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公司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即不排除勾兑了食用酒精,不过,古井贡并未明示这些低端产品具体是哪些。针对天津酒类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原浆酒”“年份酒”,专家表示,在现有技术下,很难检测出白酒到底是勾兑的还是酿造的。 新闻背景 古井贡发公告承认 部分低端酒为勾兑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古井贡酒酒精采购额达4600万元,这些酒精可能用于勾兑白酒。对此,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承认购买酒精的传闻属实。古井贡表示,公司在酿酒工艺上采用两种方式,其中古井贡酒及年份原浆系列均按照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而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酒精勾兑符合国家标准。不过,到底哪些品种、价位的产品为勾兑而成,该公司并未告知消费者。 市场现状 “年份酒”“原浆酒” 多数未标生产工艺 昨日,记者走访天津各大超市和烟酒卖场发现,古井贡生产的白酒在多处卖场有售。在北城街和城厢西路交口附近的一家卖场,古井贡公司生产的“古井玉液”白酒,酒精度为50%,规格为500ml,标注原料为“水、小麦、高粱、大米、糯米、玉米”, 售价仅为8元,并未明示采用何种工艺生产。而河西区大沽南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出售的“古井酒”浓香型白酒,酒精度为45%,规格为500ml,售价为58元,同样未明示工艺。 记者采访中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年份酒”“原浆酒”种类繁多,价格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多数都未标注生产工艺。 专家观点 现有仪器技术难查 白酒制作工艺年份 据质监部门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对白酒的检测主要针对与人体安全相关的一些物理、化学指标,比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甜蜜素等,对于白酒到底是勾兑的还是酿造的,仪器很难检测出来,而所谓“原浆酒”“年份酒”到底窖藏了多少年,目前的技术也根本无法检测。“不少企业生产的‘年份酒’只是个概念。”专家介绍,对于什么是合格的“年份酒”,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规定。相关机构很难拿出证据来证明某一种白酒是否达到其所标注的年份,这给一些企业“打擦边球”提供了可乘之机。 业内人士表示,“年份酒”“原浆酒”市场混乱,降低了酒企的经营信誉和消费公信力,短期可能获利,但从长远看,一个缺乏诚信的市场环境,将极大地伤害消费者的感情,最终使商家的经营走进死胡同。

  自从“假酒案”、“喝死人”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来,“酒精勾兑”成了一个分外敏感的话题。其实酒精与勾兑,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复杂,没有必要谈之而色变。但由于某些原因,圈内人明白但不愿说,圈外人想说但不明白,相关知识普及的文章林林总总,但似乎总也说的够透彻。本期就和大家聊聊酒精与勾兑,让您彻彻底底的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食用酒精到底是什么玩意?食用酒精指以谷物、薯类、糖蜜或其他可食用农作物为原料,经发酵、蒸馏精制而成的,供食品工业使用的含水酒精。从粮食、薯类、糖蜜三类原料来看食用酒精产成品的质量,粮食酒精最优,其次是薯类酒精,最差的是糖蜜酒精。工业酒精,主要有化学合成和酿造(玉米或木薯)两种方式生产,合成的一般成本低,甲醇含量高,所以价格便宜 酿造的工业酒精一般甲醇含量较低,价格比较贵。由于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的有效成分都是乙醇,故而也被一些不法商家用来制作食用酒。这种酒被人饮用后,就会产生甲醇中毒,这种酒就是闻“精“色变的毒酒。勾兑是个什么鬼?勾调呢?提到勾兑,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劣质酒、掺假等等,不可否认,促成这些不好印象的原因当然是白酒市场的不规范造成的。假定一切按照法律法规等理想规范情况下进行,那么:勾兑并不是什么不好的勾当,而是白酒生产一道不可或缺的程序。所谓“勾兑”,就是把不同季节、不同车间、不同年份、不同口味的白酒互相掺在一起,使之保持稳定的品质和口感,然后投放市场。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勾兑工艺是以酒兑酒,不外加任何东西。中国传统白酒有十一个香型,每个香型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标准,而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非常明确的两句话:严禁添加非自身发酵物质、严禁添加食用酒精。“也就是说,这里面没有食用酒精和添加物,都必须用纯粹原生态的酒,来互相调配。”所以这里说的勾兑是‘酒勾酒’,而不是酒精勾兑的酒。“酒勾酒“和‘酒精勾兑’是两种概念,‘酒勾酒’实质上还是属于粮食酒,而酒精勾兑的就算不上了,只能说是新工艺酒。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酒精勾兑的白酒,你喝醉了之后,第二天会头疼。”勾调说白了就是两道程序,先勾兑,再调味,统称勾调。勾兑的目的是出厂酒产品质量稳定,就像修一栋楼,主体结构出来了,楼的样子也就确定了。这个勾兑,就相当于确立酒的骨架。调味,相当于对酒进行精加工,要用功能性特别强的调味酒,比如说在窖池的不同部位发酵的酒。酱香型酒有窖面酱香,可以增强酱味突出风格 浓香型酒有窖底香,窖的底部是泥,因为生香和泥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所以浓香型酒有老窖的说法。窖底的那部分调味后,增加酒的放香。“三精一水”是怎么诞生的?臭名昭著的由来!中国线年,只是那时候酒精勾兑完全没必要。解放后不久,国家提出要发展酿酒新工艺,大家用木薯啊、红薯啊来酿酒,这样酿出的酒精,那叫一个难喝。这个时候有“砖家”开始往这些酒精里加糖精、香精,再加上水。我们著名的“三精一水”就这样诞生啦!时光走到了九十年代,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串香工艺后,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每种酒溶液的任何分子都有特定的色谱,通过仪器,就可以把这些分子全部测出来。如果说以前在酒精里加香精香料都是凭个人感觉的话,那么高科技直接就可以告诉您是加一两香精还是一斤了!!!酒精勾兑的技术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原因是,计划经济年代,大家按需生产,本分酿酒,并不需要挖空心思想怎么去赚钱。然而,到了市场经济盛行的九十年代,本应该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白酒,却变了味!香精香料工艺越来越牛,一些酒缺什么口感就可以加什么添加剂。于是,一些酒企业发现,酒精勾兑酒省时、省力、又省钱,连酿酒师傅都不用请,色谱仪一用,便知道要加什么香精香料 还有一些酒企发现,只要广告打得好,酒精勾兑酒照样能赚钱 更有一些酒企业发现,只要套上华丽的外包装,酒精勾兑酒甚至价格能高过真正的粮食酒。这样的局势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酒精勾兑会不会喝死人?那些喝了酒精勾兑酒的人失明是怎么回事?早期的酒厂曾生产过一批酒精勾兑的酒,由于受到当时勾兑技术的局限,这种直接在酒精里添加香精、糖精的“三精酒”有一股刺鼻的香蕉水味,老百姓不买账。从此,酒精勾兑白酒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就一直好不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县长,办酒厂”的时期,全国酒厂遍地开花。为求效益,有些酒厂用酒精勾兑白酒,有些小酒厂甚至用低档的低级酒精兑酒,这种酒精勾兑的酒给老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九十年代山西毒酒案爆发后,全国陆续爆出使用毒酒案件,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出售,轻则造成饮用者失明,重则喝死人危及生命。毒酒案事件让整个中国患上了恐酒精症:酒厂不敢说自己使用了酒精 消费者一听到酒里有酒精就好像碰的是毒药一样不敢喝。低度酒是勾兑出来的吗?当然,低度酒其实也是酒精勾兑,而不是如酒厂宣称的加浆降度(酒勾酒)。

  市场监管总局答复人大代表《关于重视并解决白酒勾兑滥用化学添加剂问题的建议》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038号建议的答复昝圣达代表:您提出的《关于重视并解决白酒勾兑滥用化学添加剂问题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您提出的建议对提升白酒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十分赞同。白酒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技艺精湛的传统食品,白酒产业是我国食品安全的代表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完善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修订白酒质量国家标准,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高线,推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严格监管,保障白酒质量安全稳中向好一是完善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围绕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指导意见》《关于食品中“塑化剂”污染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白酒生产企业建立健全白酒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自查,严格塑化剂风险防控,严禁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等食品添加剂使用等,筑牢白酒质量安全基础。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采购使用甲醇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超范围添加甜蜜素等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整治、抽检监测等方式,加大检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白酒小作坊和散装白酒质量安全风险,要求白酒小作坊一律采用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严禁外购原酒或食用酒精生产白酒。针对白酒假冒伪劣等问题,会同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2020—2022年),如:2020年北京打掉17个制售假酒犯罪团伙,刑拘46人,查获大批假冒伪劣白酒,涉案金额达1亿元。通过严格监管,2020年国家监督抽检白酒的不合格率为2.04%,低于全国食品安全总体抽检不合格率2.31%。针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均已及时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二、修订标准,规范白酒食品添加剂使用等行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您提及的白酒勾兑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先后修订发布了《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等国家标准,同时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白酒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白酒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等。一是修订白酒相关定义和分类,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调配。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21年5月批准发布了《白酒工业术语》(GB/T 15109—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GB/T 17204—2021)。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等标准定义调香白酒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在产品分类中归于配制酒,不属于白酒。修订后的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等定义均规定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谷物食用酒精。二是增加标签标识要求,预包装白酒应标示生产工艺类型。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21年3月批准发布了《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GB/T 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第11部分:馥郁香型白酒》(GB/T 10781.11—2021)等标准。修订后的浓香型白酒质量标准规定预包装产品应标识产品类型为“固态法白酒”,为修订液态法白酒相关标准应标识产品类型为“液态法白酒”等提供参照,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三、积极引导,推动白酒产业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四川等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白酒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体系,推动白酒生产企业走高质量发展路线,发扬“工匠精神”,坚持白酒纯粮固态酿造,打造一流品质的白酒产品。鼓励大型白酒生产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继承传统工艺,创新智能酿造,积极助推白酒酿造产业现代化转型。通过不断引导推进,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获证白酒生产企业7334家,并以固态法白酒生产企业为主。同时,指导健全白酒社会共治工作机制,加强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沟通联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自律。鼓励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制售假冒伪劣白酒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四、强化应用,建立健全白酒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强化食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先后印发《关于白酒生产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食药监食监一〔2015〕194号)、《关于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若干规定的公告》(2017年第39号公告)等文件,加强白酒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制度建设。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通过会议研究、实地调研、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督促白酒生产企业依法建立追溯体系,并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数据,如实记录产品、生产、设备、设施和人员等质量安全信息,确保从原辅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销售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6253家白酒生产企业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为实现白酒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提供了重要保障。下一步,为落实好您的建议意见,市场监管总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管:一是督促白酒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二是结合新发布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与分类》等国家标准,加快推进《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对许可类别、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提出新要求,进一步强化白酒生产许可管理。三是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与分类》等国家标准宣贯,推动白酒质量安全提升,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做好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进一步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标签标识。四是持续加大白酒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监测力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超范围添加甜蜜素、标签标识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衷心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市场监管总局

  中国作为酒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自然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充分必然带来单位利润的走低,为获得高利润,酒业企业必须寻找到新的“营销点”,因此,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年份”风愈刮愈烈。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抽样调查,销售额前100名的白酒企业中,有近60%推出了年份酒,年销售额不低于50亿元。这一切源于,酒的年份与商业价值挂钩,酒的年份越长,售价越高,越受到消费者追捧。 年份酒已然成为白酒行业的利润发动机。 但是,受制于白酒的年份鉴定存在技术困难,“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掌握这样的技术手段”,我国还没有这方面通用的检测标准和强制性规定,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检测酒中的陈酿比例以及检测陈酿的年份。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白酒分会会长马勇坦承:“拿不出证据来证明某一种白酒不够年份。”“企业也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百分之百够年份。”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主任徐岩教授如是说。 稀缺原酒支撑50亿天量? 一般而言,年份酒指的是酒的窖藏时间。徐岩指出,但实际上,所有的酒在出厂前为了保证统一的品质都需要进行勾兑,年份酒也不例外,年份老酒是否与标识相符、所占比例高低,由于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和产品溯源制度,导致我国年份酒市场日趋混乱。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末的年份酒市场相对纯净,‘十五年陈酿’‘三十年陈酿’确实是年份酒的酒龄标志 但发展到今天,全国已注册的白酒企业多达7000多家,每家酒厂都具备生产年份酒的能力,光是百强酒企一年就能卖掉50亿元年份酒。”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说道。 如此大规模的年份酒原酒从何而来? 除了四川、贵州等地少数老字号酒企外,酒龄在30年以上的陈酿酒即使有一些也应该早就卖完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制度,“每年用于酿酒的粮食是有指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陈年酒存放,量也不会太大,根本支撑不了如今(年份酒)的市场盛况。”吴向东说。 贵州董酒一位离职老工人亦告诉记者,由于盲目扩大生产、恶性竞争,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贵州省内的多数酒厂基本上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只剩下茅台酒厂等极少数企业挺过了那一劫。昔日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也是在那一轮盲目扩张后因资金链问题而全面停产的。这一段历史,记者日前在采访贵州茅台酒厂董事长季克良时也得到印证。 然而,十几年后的2003年至2009年间,大批号称十年、十五年的年份酒涌进白酒市场。“按生产时间和储存期推算,这些酒都是在1993年至 1999年期间开始酿造的,当时多家酒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那么多陈酿酒哪里来的?”面对年份酒市场乱象,这位酒厂老工人连声叹息。 年份酒“年龄”多大? 对于年份酒市场乱象,马勇没有回避。“一些不规范酒厂,建厂没几年就推出了5年、10年乃至30年、50年的年份酒。他们大都从外面购买少量年份稍长的原酒,用陈年的原酒做引子,大部分用的是存放一两年的新酒,标签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甚至有些胆子大的酒厂干脆把当年生产的酒打上年份酒的标牌,想标哪年就标哪年。”马勇无奈地表示,“市场上还有一些消费误导,比如‘只有酱香型白酒才能酿造年份酒’,也是个别企业在为自己的利益说话,消费者对年份酒市场越看越迷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酒行业资深人士还透露,个别品牌淡化一个原有的著名品牌,改推一个全新的品牌,相同的酒价格翻番卖,“老酒装新瓶,糊弄消费者”。 白酒行业所面临的“年份”尴尬也困扰着大酒企。吴向东所经营的华致酒行是五粮液年份酒的独家代理商,也时常遇到消费者对五粮液年份酒产生的质疑。“为此,我特意请教过(五粮液)唐桥董事长和五粮液的勾兑师。得到的答复是:为了保证酒的品质,五粮液的年份酒和世界其他烈性名酒一样,是勾调而成的。以15年五粮液为例,可能不全是15年酒龄的原酒,但所用原酒的年份绝不会少于15年。” 面对质疑,五粮液为何不挺身而出证明自己的清白呢?对此,五粮液方面认为,15年前,五粮液就是全国产量最大的白酒企业,“每年留那么一两千吨原酒不算什么。现在年份酒产量一年也不到1000吨,有什么可质疑的?” “不是大品牌酒厂不想证明清白,确实是拿不出科学数据、第三方公证(证据)来。”马勇一语道破个中玄机。年份酒在国际上一直作为体现酒的价值的重要指标,但国内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具备生产年份酒的企业可以进行产品的自我溯源,而有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就“很难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是百分之百够年份的酒。”徐岩补充说。 与此同时,受制于白酒的年份鉴定存在技术壁垒,国家还没有通用的检测标准和强制性规定,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检测酒中的陈酿比例以及检测陈酿的年份。 日前,记者先后联系了北京、广东、江苏等地的官方产品质检中心,但没有一家检测机构明确有能力承担白酒年份酒鉴定的检测任务。 代表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总裁唐桥 建议由四川省政府设立名酒专管机构,对四川省所有酒业实施统一管理,并逐步向全国推行,实施全国统一的管理。同时,建议参照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105号文件《关于食品标识中配料和产地标注问题的意见的函》的形式,出函对第七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细化食品产地的标注内容,不笼统称为“产地”。依法委托加工的,可标注“加工地”字样 只在当地包装的,可标注“包装地”字样,以此与生产基地相区别。 全国人大代表、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 白酒市场的混乱,根源就在于管理无法可依。希望有关部门召集法律专家、酒类专家和酒类企业等专业机构进行研究,制定一个合理、合法并有指导作用的酒类管理法规。只有对酒类管理进行立法,才能标本兼治。

  近日,山西省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市面上的山西陈醋95%为勾兑醋,且大多添加防腐剂,这一说法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一名顾客在超市对比挑选山西老陈醋。 针对国内市场食醋安全的争论,多位食品专家表示,勾兑醋是以酿造食醋为主体,只要按标准添加,不存在安全问题。 有专家表示,目前的检测手段很难区分酿造醋和勾兑醋,现行的国家标准还不够完善,亟须建立合理的醋业新国标。 酿造醋营养价值更大 勾兑醋和酿造醋有何区别? 1 释疑 鲁绯博士是北京一家食品研究所的研究员,多年来一直对中国传统发酵食醋进行研究。 鲁绯介绍,按照国家标准,食用醋共分为两种,一种是酿造醋,一种是勾兑醋。勾兑醋是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食醋。其中,酿造食醋的比例不得少于50%。前者酿造的时间长,工序复杂,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才出现了勾兑醋。但国家对勾兑醋也是有要求的,其中酿造醋的含量不得低于50%。 酿造醋中除了含有醋酸,还含有乳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原料中带入的一些营养成分及其降解产生的营养成分,口感柔和。而勾兑醋中乳酸等有机酸营养成分含量少,酸烈一些。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籍保平表示,有的老陈醋要用半年时间发酵,而勾兑醋就是简单勾兑,工艺相差很多,成本也低很多。 按标准生产可放心吃 2 释疑 勾兑醋能不能食用? 鲁绯表示,很多消费者觉得“勾兑”的就是不好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一些传统发酵食品,例如酱油、食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统一,勾兑只是一道正常的工序。 鲁绯说,因为勾兑醋中不完全是酿造醋,所以涉及保质期问题,必然要添加防腐剂,但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添加,不超量不超范围使用,就不存在安全问题。 鲁绯透露,目前实际上不管是勾兑醋,还是酿造醋,不加防腐剂的醋很难找到,因此,“有没有苯甲酸钠并不是判断是否为酿造醋的标准”。 籍保平表示,勾兑是正常的方法,勾兑醋完全可以食用,国家也有针对勾兑醋的相关标准。 鲁绯表示,目前确有一些厂家用冰醋酸直接勾兑食用醋,这不符合我国对勾兑醋生产的规定,工业冰醋酸不是食品原料,属于非法添加剂,对人体肯定有安全危害。 鲁绯说,消费者最好在大超市购买正规厂家的知名产品,现在对食品安全监控越来越严,企业越大,相对来说,产品质量越有保证。 尚无明确标准可鉴别 释疑 勾兑醋和酿造醋好区分吗? 据鲁绯介绍,国家标准没有办法对酿造醋和勾兑醋进行很好地区分。因此,“山西陈醋勾兑门”其实暴露出了醋业国家标准存在漏洞。 他们曾与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一起,从大超市、农贸市场购买了各种食用醋,进行过检测方法的研究和调研,希望能找到判定酿造醋和勾兑醋的方法,但是很难把两者区别开来。 但根据他们的检测,一些厂家担心消费者对勾兑醋有抵制情绪,因此在勾兑醋的产品上也标称为酿造醋。 今年5月底,中国调味品协会组织了勾兑醋产品标准修订的研讨会,有关部门、检测单位等曾经召开过一个食用醋的标准讨论会,有人提出了区分方法,但是,由于方法还很不成熟,数据也不完善,检测成本也高,还有待要把如何检测、如何区别加到标准里,但由于检测成本太高,未能如愿。 鲁绯表示,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产、学、研与检测单位等一起合作,建立新的合适的标准。 籍保平表示,其实,是勾兑醋还是酿造醋本身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但商家必须做到让百姓明明白白消费,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设计相关的产品说明标签,贴在醋包装上,便于消费者区分酿造醋和勾兑醋。 ■反应王建忠 “陈醋95%为勾兑”属误读 “这是采访我的记者对行业不熟悉,对我讲的话的一种误读误报”,昨天,王建忠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当时我也不是以“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身份接受采访的,而是以“山西金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身份受访的 更为重要的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根本不是我表达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山西95%以上的醋是添加了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据报道称:王建忠介绍,勾兑醋还分两种,一种是冰醋酸勾兑的,一种是加苯甲酸钠防腐的,放添加剂的占了95%,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纯酿的6度老陈醋,几乎就不多,其占市场份额不到5%。 “使用冰醋酸勾兑醋是不允许的,目前在山西境内没有发现用此勾兑的”,王建忠称,“山西老陈醋”由于其特殊的工艺,不需要加任何防腐剂,久放不腐,这是山西老陈醋的根本。但是“山西醋”或者“山西陈醋”则并非如此,由于它们达不到“山西老陈醋”的相关生产标准,其达不到一定的酸度,就容易变质,因此需要添加苯甲酸钠用以防腐,而按规定,这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是要求对添加的防腐剂成分进行标注的。 “而且添加该防腐剂在全国各大醋厂具有普遍性”,王建忠这样强调:未添加防腐剂的山西老陈醋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就5%左右。另外,市场上打着山西醋旗号的产品有的并非山西制造。 ■市场调查 多家超市80%陈醋含防腐剂 80%陈醋含防腐剂 发酵醋价格更高些“习惯吃山西陈醋” 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超市,就市场上售卖的食用醋进行了调查。 以家乐福超市创益佳店为例,陈醋品牌包括:千年井山西陈醋、七秀泉陈醋、东湖陈醋、水塔陈醋、恒顺、龙门、老才臣、小二黑等12种品牌。除东湖陈醋五年陈酿500ml(玻璃瓶)、恒顺优质香醋550ml(玻璃瓶)标明无食品添加剂之外,其他的品牌均含有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一种防腐剂)。除了老才臣产自北京、紫林陈醋产自浙江杭州外,其他所有品牌陈醋均产自山西。 记者在华联超市西直门店看到,货架上的12种醋类品牌中,有8个品牌明确标明含有苯甲酸钠,还有2种品牌标明含有添加剂山梨酸钾(一种防腐剂)。其中北京老才臣、北京宽牌、江苏恒顺、江苏镇江陈醋未标明含有苯甲酸钠。 乐天玛特超市崇文门店内,货架上摆放的15种醋类品牌中,有12个品牌的醋类产品在食品添加剂中明确标识有苯甲酸钠,占到了总数的80%,其中有7个产自山西的品牌,均含有苯甲酸钠。 调查显示,北京市面上销售的陈醋中,约80%含防腐剂,其中多为苯甲酸钠。 发酵醋价格更高些 记者调查发现,陈醋中是否添加苯甲酸钠对陈醋的价格有一定影响。 以山西太原东湖牌陈醋为例,500ml的东湖五年陈酿没有食品添加剂,售价为14.5元,而标明含有食品添加剂的东湖陈醋800ml装仅售价7.5 元,360ml装仅售1.4元。同样,550ml恒顺优质香醋,不含食品添加剂,售价6.7元,而添加了苯甲酸钠的恒顺陈醋,800ml仅售5.9元。 “习惯吃山西陈醋” 记者观察到,山西陈醋颇受消费者欢迎,不少消费者反复对比千年井陈醋和东湖陈醋,并选择其中一种放入购物车内。 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在选购食用醋时,最注重的是陈醋的酿造年数,单纯从几年陈酿上来选择,倾向于选择酿造年数最久的陈醋。当被问及是否会去观察醋的成分时,年轻消费者均表示没有这个习惯,而有极少部分的老年人表示,会观察是否含有添加剂。同时,几乎没有消费者知道“陈醋多数为勾兑”一事。 ■表态 责令王建忠辞去副会长 山西老陈醋均酿造生产 山西醋产业协会: “协会方面已责令王建忠辞去副会长之职”,山西醋产业协会会长曹文杰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6日,协会组织省酿醋骨干企业开会,与会负责人一致对王建忠严重不负责任的言论表示强烈的谴责。 据介绍,协会方面发表了严正声明,声明称:山西省所产的山西老陈醋、山西陈醋全部是纯粮酿造,根本不存在醋精勾兑 山西食醋企业全部能按标准组织生产,不存在多加防腐剂的情况 因王建忠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协会的声誉,严重侵犯了我省食醋生产企业的名誉,协会保留对其提起诉讼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山西质监中心: 8月6日,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信息称:山西所产老陈醋产品安全可靠,不存在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防腐剂现象,可以放心食用。 山西当地媒体引述山西质监局负责人的话表示:山西省内获证企业冠以“山西老陈醋”标识的均为酿造生产,目前国内市场上标注“山西陈醋”或“山西老陈醋”字样的食醋产品,并不全是山西企业生产的。

  近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和委员会旗下酱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白酒质量要求第4部分: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国标),对酱香型白酒进行了重新定义,对其生产流程、理化要求、感官要求都重新进行了梳理。 新标准明确,酱香型白酒以粮谷为原料,采用高温大曲等为糖化发酵剂,经固态发酵,固态蒸馏、陈酿、勾兑而成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具有酱香特征风格的白酒。 新国标规定,酱香型白酒不再根据产品酒精度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而是根据酱香型白酒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及行业内已达成的共识,按照糖化发酵剂分为大曲酱香型白酒、麸曲酱香型白酒和混合曲酱香型白酒3种不同生产工艺类别,并要求按此3类标注产品类型。 标准起草组的专家介绍说,传统大曲酱香型白酒以糯高粱为制酒原料,以小麦为制曲原料,以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且在生产全过程均不使用外源性的微生物和酶。麸曲酱香型白酒的研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生产工艺逐渐成熟和完善,在原料使用和处理上,以高粱为主,也可加入小麦等其他谷物原料,并且原料需经破碎。麸曲一般以麦麸为载体,接种纯种微生物(霉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培养,目前麸曲生产中也可采用其他载体进行接种,如淀粉质原料。在麸曲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还可同时使用麸曲和酶制剂以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混合曲酱香型白酒包括两种生产方式:一种是直接将大曲酱香型白酒 和麸曲酱香型白酒按一定比例勾兑而成,且大曲酱香型白酒的体积占比不应小于总量的30%;第二种生产方式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温大曲和麸曲同时作为糖化发酵剂,或者高温大曲与外源性的微生物和酶同时使用。 采用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关键工艺特征之一,高温大曲以小麦为原料,在发酵过程其品温超过60摄氏度,高温大曲在制酒生产中,起到投料、生香和发酵等作用,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动力。 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等16部门发布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的通知, 其中提出“加快推动消费品标准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新国标结合酱香型白酒行业发展实际情况,能更好引导消费者直观地认知酱香型白酒的产品特性,以消费者易于理解的感官术语描述酱香型白酒典型产品的香气特征。

  白酒塑化剂新标准正在各方激烈的争议中遭遇“难产”,争议的焦点开始由何时出台塑化剂“国标”延伸到出与不出。 就在涉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风波仍在持续荡漾之际,白酒行业在塑化剂、勾兑门等事件阴影笼罩下陆续迎来了2013年1季报这张“暗淡”的成绩单,白酒行业的增速下滑仍在继续,被寄予厚望的塑化剂“国标”能否成为白酒止跌企稳的救命稻草呢? 然而厚疾缠身的白酒行业很难迎来一蹴而就的救赎。 国标“出”与“不出”的争议 白酒行业的塑化剂新标出炉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透露,白酒塑化剂指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新标准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机构、研究中心等共同研究制定。这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关于酒类产品塑化剂限量标准。俗称白酒塑化剂“国标”,按照相关媒体援引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的解读,80%的酒企都将因放宽的“国标”受益。 这则被指为酒企放宽塑化剂限制的消息一度刺激沉寂多日的白酒股4月10日集体飘红。在13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酒鬼酒一度涨停,有9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4%。 然而,马勇隔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未说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放宽白酒塑化剂标准的新标准。他表示:“近两个月以来,相关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单位,正在收集风险评估数据,研究制定相应的塑化剂限量值。” 记者随后采访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等此前对茅台、五粮液等产品进行塑化剂检测的机构,得到的答复均为尚未接到白酒塑化剂新标准的任何信息,目前执行的检测标准依据仍然为卫生部2011年6月22日发布的“卫生部551号文”,即《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规定的DEHP、DINP、DBP(三种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这条被指仅为食品塑化剂参考标准并不符合白酒这类特殊食品的标准为何仍被沿用,白酒塑化剂新标准为何仍然迟迟“难产”? “食品行业的种类非常多,不可能都像白酒一样要逐一去制定标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董金狮说,白酒首先应符合卫生部对食品的规定,没有必要专门制定关于酒企的塑化剂标准。 而在白酒行业资深人士魏玉良看来,塑化剂事件被放大到整个行业首先就是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酒鬼酒推脱责任的产物,而不管作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还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从法律意义上讲并没有制定塑化剂新标准的“权力”,“因此即使这些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新标准也很难塑造权威性,反而有为酒企开脱之嫌,由于国际上对白酒塑化剂均无一个具体标准,即使制定出来也很难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监管标准出台更为迫切 相比于塑化剂新标准迟迟难产,更为困难的是白酒中塑化剂的来源与产生途径以及由此衍生的白酒安全事件的监管标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指出,环境中存在的塑化剂对食品也有影响,如土壤、水中的塑化剂可能进入食品链。“加上白酒生产输送过程难免与塑料制品接触,甚至瓶盖上的塑料扣都可能是塑化剂含量产生的来源,这些在迁移过程中产生含塑化剂的方式目前是没有办法防范的。”四川一家知名酒企的总工程师向记者透露,与其费尽周折地去制定塑化剂新标准,不如按照卫生部对食品行业的统一要求规范各酒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原料及工具使用。“事实上,2011年末到2012年上半年,大多数知名酒企都通过原料及传输工具的整改,解决了白酒中塑化剂含量可能超标的问题。” 多位酒企负责人也表示,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已经拥有能够检测出塑化剂的方法。据了解,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检测17项塑化剂指标,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检测一个白酒样品的单个塑化剂指标收费标准从1500元到2000元,检测后一般要20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 “问题并不在于出不出台新标准,而是相关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能不能真正实现对酒企的约束,解决执行即监管标准的问题。” 魏玉良表示,包括白酒行业在内,中国企业在出现某些食品风波时,习惯性思维就是指责标准缺失。事实上,中国相应标准的数量并不滞后于国外,滞后的是监管执行的力度。 董金狮介绍说,台湾在经历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后,从食品生产源头和后端产品都加强了检测和控制,一旦发现超标,就视为非法添加,将严厉处罚,由此倒逼企业必须控制生产前端,而不是靠制定标准却忽略监管。 “欧美等国家一旦发现问题产品,企业很可能被罚款到倒闭停产,而中国持续出现超标产品,企业却依然还在生产、销售。”魏玉良表示,尽快执行严苛的“以罚代管”远比制定新国标更为迫切。而事实上中国白酒界包括酒鬼酒在内并未对涉及超标的产品进行召回,“行业监管显然只是纸上谈兵”。 安全阴霾继续笼罩 库存难题冲淡白酒业绩 白酒界在试图通过塑化剂新标准寻找白酒塑化剂添加元凶之际,“非法勾兑”之风仍未断绝。 日前,在全国知名的白酒原酒生产基地四川邛崃、宜宾、泸州等地多家小酒厂被爆出使用容易产生塑化剂的香精香料“勾兑”生产白酒,而这些白酒又被当做部分知名酒企勾兑成本使用的“原酒”。 “包括塑化剂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前几年白酒企业盲目扩产导致原酒产能不足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后遗症。”上述知名白酒企业总工程师表示,白酒行业的超速发展的确导致了部分酒企为了市场不顾原酒“安全”问题,由此爆发塑化剂等问题。 塑化剂等问题为酒企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白酒增速迅速下滑。酒鬼酒预计该公司2013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仅为800万元~1200万元,同比下降90%~93% 茅台一季报也显示该公司一季度净利增两成,为近3年增速最低,而预收账款则下降43.70%。 “受政策和塑化剂等安全事件的持续影响,白酒企业特别是高端白酒经销商库存严重,影响了经销商预付款的给付能力,导致酒企业绩惨淡。”国金证券白酒行业分析师张勇表示。 尚普咨询在《2013-2017年中国白酒市场分析调研报告》中指出,如果相关行业协会制定放宽塑化剂标准会对白酒行业形成直接利好,但白酒行业的后续发展仍然危机四伏,例如产能过剩的问题,消耗库存仍然需要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预计白酒行业将进入为期3到4年的调整期。

  由贵州省制定的《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今日起正式实施。据悉,《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对酱香酒生产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均有详细规定,并可能作为酱香型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核、名优产品评定、出口检验的依据之一。 近年来,我国白酒行业发展迅速,种类也日益多样化,而酱香型白酒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员,虽然仅占据0.36%的市场份额,却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推动酱香型白酒的快速健康发展,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白酒市场仍然存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添加剂使用情况也很混乱。 标准明确规定,酱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生产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需以高粱、小麦和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以保障酱香型白酒的质量。 业内人士表示,食用酒精是生产新型白酒最重要的基础物质,采用食用酒精进行勾兑已经成为一些新兴白酒品牌的新工艺,这种新工艺与传统纯粮酿造工艺有着本质的区别。标准中禁止添加食用酒精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坚持,也是追求高质量的一种保证。同时,标准中提出的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实质上是指一些香精香料、甜味剂等添加剂的添加。 标准禁止使用添加剂,不仅从源头上根除了添加剂非法添加或添加过量的行为,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酱香型白酒的饮用安全。

  白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酒,发展历史悠久,在市场上也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白酒行业面临“由量到质”的消费转变,“喝少点、喝好点”成为主流消费心理。所以白酒酿造的品质和安全是白酒厂现在需要密切关注的两个问题。白酒酿造品质监测白酒的酿造工艺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固态发酵法、液态发酵法以及固液结合发酵法。目前我国大部分白酒企业采用的是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传统的固态酿酒工艺大致分为七个步骤,分别是选料、制曲、固态发酵、蒸馏、贮藏、勾兑、灌装。制曲和固态发酵是白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品质。制曲是将高粱、小麦等粮食原料制成一种含有多种微生物和酶的微生物制剂。发酵是制成的酒曲中的微生物和酶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类,进而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在制曲和发酵的过程中都会产生CO2,通过CO2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整个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酒精的生成也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其生成量代表着本次发酵的正常与否。所以曲房和窖池内的酒精浓度和 CO2浓度都是决定此次发酵质量的重要参数,对这2个参数进行监测可以随时掌握白酒的酿造情况。但是现在各大白酒企业对这些参数的采集方式还停留在人工采集阶段,采集过程繁琐,十分耗费人力和物力,没有精确且便捷的采集方式。使用CO2和丙烷气体传感器可以显著改善上述问题,CO2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全过程产生的CO2浓度,丙烷气体传感器可以监测乙醇挥发的浓度,这2个传感器的使用可以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助力提高白酒品质,减少人工成本。白酒酿造安全监测在白酒酿造的过程中会产生CO2和酒精,CO2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并无危害,但当环境中的CO2浓度超标时会有窒息的风险;酒精和其挥发的蒸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酒厂发生火灾等事故的风险较高。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对于CO2浓度和乙醇挥发浓度的监测很有必要。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CO2含量为0.04%,当人所处环境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超过5%时,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眩晕、呼吸不畅的症状,当CO2含量10%时会有窒息危险。固态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为了避免工人操作过程中不慎吸入高浓度CO2,需要实时监测CO2浓度,可以使用CO2传感器进行监测,当封闭空间内CO2含量超标时禁止工人进入。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酒厂设计防火规范》 GB50694-2011的有关要求,在白酒勾兑车间、灌装车间、酒泵房,酒精度大于或等于38度的白酒库都需要设置乙醇蒸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乙醇蒸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的报警设定值不应大于乙醇蒸气爆炸下限浓度值的25%。通过丙烷气体传感器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实时监测乙醇挥发的浓度,在乙醇浓度超标时及时预警,保障生产安全。四方光电白酒酿造环境监测解决方案四方光电微型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SRH系列和微型红外丙烷传感器SBH系列均采用NDIR技术,与热催化和半导体技术相比不易受有害气体影响,具有选择性强、精度高、寿命长的优势。可以在全温度和浓度下确保检测精度,响应快,稳定性好,能够在曲房和发酵池复杂环境中应用,满足白酒酿造过程中对于CO2浓度和乙醇挥发浓度监测的需求。并且由于酒精发酵产生的CO2气体纯度较高,一般占全部发酵气体的95%以上,测定酿造过程中排出CO2的浓度变化需要有较大量程测量范围,微型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SRH多量程可选,在全量程线性化、数字化输出,适合酿造生产环境使用,还可广泛应用于培养箱、粮仓、菌菇房、煤矿、石油化工等领域。微型红外丙烷传感器SBH满足防爆等级Exia llC T4 Ga,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同时兼容模拟电压和数字串口输出,满足工业现场、实验室测量等多种不同的使用需求,广泛应用于酒厂、石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泄漏监测、制冷剂泄漏、液化气站等领域。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世界七大蒸馏酒之一,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后经蒸馏而得。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根据制作工艺的差异可以分为固态法白酒、半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以及保健药酒。白酒酿造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制作工艺与质量控制也在逐步向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近期中国就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批准了多项白酒职能酿造工厂系列的团体标准的立项,其中多项标准涉及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步琦近红外也在白酒行业深耕多年,对于常规原料粮食指标的检测、酒醅酒糟关键参数的质控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用于实验室的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 Flex N-500 和 NIRMaster,专为食品饮料行业设计的旁线近红外产品 ProxiMateTM 也能提供更为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为实现白酒酿造的智能化添砖加瓦。ProxiMate™ 稳定的仪器性能IP69 的高防护等级可以让近红外仪器放置在几乎所有的生产现场,对于酿酒生产车间的高温高湿度也能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简便的操作方式为了方便现场用户的操作,一切从简。无论是测量样品,还是输入产品信息等,所有操作皆可轻轻一点完成,即使佩戴手套也不会影响交互体验,屏幕可调节角度也能满足不同操作情景需求。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基于云平台建立的联网管理功能 Flux Console,能够实现远程在线查看测量结果和管理多台近红外仪器设备,不用亲临现场便可了解生产状况,节约质检取样时间,最大化地优化酿造效率。

  有苯甲酸钠就不是老陈醋 8月6日,山西金醋生物科技公司总裁、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透露,人们平常喝的醋基本都是勾兑的。他表示:“勾兑醋还分两种,一种是冰醋酸勾兑的,一种是加苯甲酸钠防腐的添加剂,放添加剂的占了95%,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纯酿的6度老陈醋,占市场份额不到5%,不过冰醋酸勾兑占多少这个不好说。” 王建忠认为,价格很便宜的那些醋,在生产企业就被稀释了,但稀释了怕坏,老陈醋低于6度就长毛。为了防腐,添防腐剂。不仅山西,全国都这样,全加了防腐剂。 中国每年消费约330万吨的食用醋,大约有3000多家生产企业,多而散的局面导致监管较为困难。业内人士指出,在通胀压力下,醋的价格并不能任意调整,使得一些企业铤而走险,通过勾兑,缓解成本压力。勾兑醋大行其道,直至统治整个食用醋市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允许所谓的调味醋生产,并且制定了国家标准。2000年,我国出台的配制食醋国家标准规定,配制食醋必须是指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食用冰醋酸、食品添加剂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醋。标准同时强调,企业在生产配制醋时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但因利益驱使,这一禁令并没有多少限制效果。 食用醋添加剂缺乏国家标准 目前,市场上更多的稀释后老陈醋,更准确地说是配置醋。按国家标准,配制醋必须有50%的成分为纯粮酿造,另外50%可以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如冰醋酸、水等。但问题的关键是,标准并未规定包括防腐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 王建忠认为,醋精本身不含营养成分,勾兑比例掌握不好的话,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目前虽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规定企业在生产配制食醋时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但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冰醋酸分为食品级的冰醋酸和工业级的冰醋酸,但是兑入食醋中的是食品级冰醋酸还是工业级冰醋酸目前还检测不了。 王建忠还表示,现行标准对食品添加剂使用量的规定很模糊。他说:“为加大产量,它(陈醋)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就这个问题,山西没有标准,全国也没有标准。通过全国市场来看山西,它不单是山西的事。全国醋行业都在醋里添加食品添加剂。它(食品添加剂)究竟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有依据。换句话说,从中央到地方,应该尽快公布(标准)。” 95%山西陈醋为醋精勾兑拷问国标之失 勾兑醋“现身江湖”,与质检品质低下、食品监管缺失自然脱不了干系,但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此似有不公。一来,食用醋企业很分散,监管难度本身不小 二来,国家允许勾兑醋生产销售,违法的边界只是勾兑比例是否超标,以及勾兑醋精是否工业级冰醋酸,但是这些尚无手段检测出,自然也就无从监管。所以,勾兑醋大行其道,首先需要拷问还应该是配制食醋国家标准。相比此前被聚焦多时的全球最低奶业标准,配制食醋、配制酱油等调味品国家标准,实在很有一比。 人没了,发展就毫无意义;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安全也是国家安全。难以理解的是,在并非没有更好替代品的前提下,为什么要允许配制酱油、配制食醋这样的怪东西合法存在?这些纯化学物质,除了能提供一些类似的调味口感之外,并不具有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却只要监管跟不上,就必然损害公众健康。在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历史悠久技术发达的前提下,反而允许厂商改而利用化学物质简单调配出化学调味品,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倒退吗? 倒退也便罢了,只要监管得当,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杜绝厂商欺诈行为,那消费者至少还可以用脚投票 可真实的情况是,国家标准虽然煞有介事地规定醋精添加比例不得高于50%、不得使用工业级冰醋酸等,检测技术却完全跟不上,有规定等于没规定。在根本无法有效检测出醋精添加比例以及是否工业级冰醋酸的情况下,急着推出配制食醋国家标准,无疑是对公众健康的极大不负责任。道理很简单,除非你能够并且确保对配制食醋进行有效监管,否则根本就不该给勾兑醋大开合法之门,公众生命健康是不容儿戏的。 勾兑醋在市场中畅行无阻,绝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竞争结果,而是劣质国标与劣质监管合力之下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制定该标准的中国调味品协会,没有理由更没有权力代替公众,在用化学品配制出类似酿造的味觉与忍受化学品危害生命健康之间做出“要味道不要命”的选择。

  选果醋饮料小心勾兑品 不久前,国内一些食品专家通过媒体提醒消费者,由于果醋饮料目前没有国家标准,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由醋酸、果味香精等勾兑的产品。这些产品没有任何营养和保健价值,消费者选择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食醋是一种东西方共有的古老调味品。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食醋主要是以粮食作物为原料酿制,习惯上被称作谷物醋。而在欧洲,食醋的酿制主要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所以西方的食醋多指水果醋。近年来,随着国内果蔬加工业的发展,果醋酿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果醋饮料≠稀释果醋 随着人们营养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及饮料行业的迅猛发展,果醋及果醋饮料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消费者很容易将果醋与果醋饮料的概念混淆。果醋是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成的一种酸性调味料,欧洲标准规定其醋酸含量必须大于5%。而果醋饮料则是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再添加蜂蜜、果汁或其他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的一种含醋酸的饮料,其醋酸含量一般远远小于5%。果醋饮料是兼有水果风味与食醋营养保健功能的一种新型饮品。适合生产果醋饮料的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梨、柑橘、水蜜桃、猕猴桃、山楂、沙棘、野生酸枣、桑葚、番木瓜、柿子、杏等。目前国内以苹果醋饮料居多。 果醋饮料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基本过程是水果经预破碎压榨、澄清后,调节糖度,接入活化好的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当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接入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醋酸发酵结束后的液体经澄清等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添加蜂蜜、浓缩果汁、糖和其他食品添加剂,调配制成口感适宜的果醋饮料。 果醋饮料有保健功能 果醋饮料中含多种有机酸、糖、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果醋饮料中的有机酸除醋酸外,一般还有葡萄糖酸、乳酸、琥珀酸、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蚁酸、酮戊二酸和焦谷氨酸等。有机酸能有效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它还有调节体内代谢,消除疲劳,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生津止渴等作用。果醋饮料中还富含钾、锌等多种矿物元素,这些矿物元素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钾钠平衡,以及保护心血管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果醋饮料中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尼克酸等维生素。此外,果醋饮料中也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它们对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和预防心血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功效。 选果醋要看发酵过程 目前我国果醋饮料的生产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售果醋的质量良莠不齐,价格高低不等。少数商家利用普通粮食醋甚至冰乙酸为原料勾兑生产果醋饮料,这种产品口味差,质量没有保证。所以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果醋饮料时,要注意产品标签上是否表明产品生产过程包括发酵过程。此外,尽管在相关研究中有苹果醋饮料具有预防龋齿,山楂醋饮料具有降血糖等功效的报道,但由于果醋饮料中蜂蜜及糖的添加量没有严格的限量标准,所以市售果醋饮料在预防龋齿和降血糖等方面的功效仍值得推敲。 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果醋饮料时,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购。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果醋饮料中糖的含量。此外,果醋饮料中醋酸能在体内与钙质合成醋酸钙,增强钙质的吸收,但是摄入过多的醋酸也可能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因此,果醋饮料虽好,但也不要过度饮用。

  因为缺乏行业标准,假温泉频频出现,更有商家为获取更多利润,用硫磺粉勾兑热水来冒充温泉水。 温泉的行业标准有待推出 在河南漯河市区海河路,长达五公里的街道上密布着十几家洗浴中心。而打着“温泉”水招牌的店铺占到九成以上。在这些洗浴中心门前的简介上,诸如: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养颜美容,强身健体等雷同的口号喊了又喊。 当地一位有着十多年经营洗浴行业经历的金女士说,采用硫磺粉勾兑人工热水来冒充温泉水的人造温泉,已不再是业内秘密。 “咱这没有温泉,咱这都是地下打个井充温泉,快十来年了。真的温泉水打起了,光资金都上百万,开多少年才能收回来?”金女士说。 在网上搜索“硫磺粉”用于勾兑温泉水的店铺有数百家。一位店主介绍,过程犹如泡咖啡般简单。“你想做什么样的温泉,就能买到什么样的配料。”一家名为鸟语花香的店主告诉记者,一个50平方米的水池只需1至2斤硫磺粉,而一斤硫磺粉的售价仅为2至10元。由此可见假温泉的暴利。所以销售形势十分看好,平均每月都能售出10吨以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冰醋酸勾兑食醋的风波尚未平息,味道以鲜著称的极鲜酱油又爆出了“酱油+味精”勾兑,让消费者“谈鲜色变”起来。采访中记者看到,不管是醋还是酱油,选购区都冷冷清清,不少品牌打出了促销的牌子。 生抽、老抽……采访中记者看到,超市货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酱油,细数一番,凉拌酱油、香菇酱油、儿童酱油等不下20多种,其中味道鲜美系列的酱油就排列其中。记者先后查看了四瓶极鲜酱油,除了一瓶明确标注不含添加剂外,另三瓶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的多有的少,但都有一种名为谷氨酸钠的添加物。 据了解,谷氨酸钠正是味精的主要成分。目前,网络上针对“酱油+味精”勾兑现象,有人称,“极鲜酱油含有味精等提鲜物,如果加热后食用,会引发头疼、口干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这种说法让不少消费者“谈鲜色变”。 对此,千佛山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杜慧真表示,味精的确是出锅的时候使用,不能长时间加热,同理,增添了味精主要成分的极鲜酱油在烹饪时也不应长时间加热。“酱油只是调味品,消费者在使用时要注意用量。”杜慧真说,家庭炒菜做饭的酱油使用量一般不会超标,也不会出现头疼、加重肾脏代谢负担的严重症状,但餐馆酒店一般是大勺烹饪,调味料的多与少较难掌控,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餐馆综合征。与此同时,杜慧真建议消费者,除了极鲜酱油系列的酱油,普通酱油也一样具有鲜美味道,不要盲目追“鲜”。 在历山路一家超市内记者看到,该超市入口处,普通醋和白醋摆出了两个大规模的促销台,标价分别是五元和三元。不过,虽然具有地利和价格优势,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整个促销区冷冷清清,少有消费者问津。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醋和酱油都是入口的东西,不能只图便宜。采访中记者看到,“勾兑门”对消费者影响最大的当属购买习惯了,目前不含添加剂的醋和酱油成了热销品,而配料表成了逢买必看的一项。(记者刘静)

  稍不注意,消费者就会买到瓶装假蜜。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假蜜,数量多达数十种,这不是危然耸听。自治区相关行业协会近期对邕城各大卖场、药店出售的蜂蜜进行抽样检测时发现,多数“超低价蜂蜜”是勾兑而成的,并非天然的蜂蜜产品。 不少所谓的蜂蜜是高果糖和淀粉糖浆勾兑而成的 “南宁市场上的蜂蜜,多数是假的,导致我们经营十分困难。再这样下去,我们也不得不生产假蜜了。”11月7日,南宁市一家蜂蜜加工厂的老板如是说。 该老板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自治区行业协会的检测报告。该报告显示,外地企业生产的假蜜大肆入侵邕城,品种多达几十个。其中,桂林、南昌、上海等地一些蜂蜜加工厂生产的洋槐蜂蜜、益母草蜂蜜、枣花蜂蜜是用高果糖和淀粉糖浆勾兑而成的。 从事蜂蜜加工生产已有几十年的该老板,对南宁市场上出现的假蜜现象,显得颇为无奈。早在去年,他们就被假蜜逼得无所适从,生意大不如前,以致出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顾客买到真蜜,却质疑是假的 买到劣质的假蜜,他们却认为是真蜜。该老板称,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假蜜,品种繁多。有些厂家还声称加工出来的蜂蜜可以壮阳,何其荒唐。 该老板对造假分子的技术颇为了解。他介绍说,多数情况下,造假分子是往一锅白水里加入白糖和硫酸进行熬制,再利用酸解作用将白糖的双糖分子分解成单糖,再加入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进行调制。这样,颜色清亮、香味浓稠的“蜂蜜”就做成了。如果再将这些“蜂蜜”装入瓶子,进行包装,就可以在超市、卖场、药店等处出售了。 11月5日上午,某蜂蜜厂家销售部一名经理也称,因为成本低廉且制作技术简单,假蜜的售价十分便宜。如某个品牌的枇杷蜜售价26多元/公斤 正常的枇杷蜜价格,一公斤至少要50元以上。假蜜几乎把他们“挤出了市场”。 该销售部在南宁市一家大型卖场,以前每月可卖出300~400瓶蜂蜜。如今,销量正逐渐下降。尽管他们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但效果还是不理想,人力成本反而提了上去。 在南宁市一家蜂蜜专卖店工作已经两年多的小韦,也认为真蜜越来越难卖了。原因是,假蜜以低价冲击着市场。以前,该店的荔枝和龙眼蜜是最好卖的,每个月的荔枝蜜大概能卖出300多瓶。上个月,荔枝蜜忍痛打了10元特价才卖出100多瓶。 有蜂农被迫放弃养蜂 原料蜜难卖,不少蜂农连生计都维持不了 在低价的冲击下,假蜜和真蜜争夺市场,并渐渐占据上风,令许多蜂农“很受伤”。 11月5日上午,在云南等地放蜂的天等籍许先生等人说,以龙眼蜜为例,他们一个蜂箱的蜜蜂,在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一箱能出10至18公斤的蜂蜜,批发价为16至20元/公斤。从大新装桶运回南宁生产,一辆装6吨蜜的小卡车的运费约为500~600元。运回工厂后,经过灭菌、除尘、浓缩和包装等工序处理,加上人工费和其他费用,最终进到市场,每公斤的价格是35~40元不等。 “现在,有的厂家龙眼蜜却卖得很低,十几二十元一公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蜜是勾兑的。”许先生说,见勾兑的蜜也有龙眼蜜等蜜的味道,以前向他们收购的加工厂,也开始从“蜜精”厂家购进原料,自行配制“蜜蜂”。这样一来,他们真正的原料蜜却卖不动了。 许先生透露,一个中型加工厂,一天就能生产100多吨的“加工蜜”。他们风餐露宿在外养蜂,如今,原料蜜难卖,连生计都维持不了。现在,不少蜂农都回老家,不愿意再养蜂了。 “加工蜜”横行已引起重视 一些厂家加入了造假大军 广西养蜂指导站的许站长说:“现在,越来越盛行的造假手段,是利用大米或淀粉酶解发酵生成果葡糖浆,果葡糖浆颜色与天然蜂蜜几乎一样,通过添加香精后,性状跟真蜜很相似。不过,真蜜假蜜还是可以辨认的:假蜜十分透明,真蜜则呈半透明状态。 但是假蜜成本低,产量大,其低廉的价格不断对正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很多蜂蜜厂家在与假蜜的竞争中败北,有的退出了市场。还有的厂家,干脆丢下行业准则,昧着良心追随造假分子,加入了造假大军。 自治区及南宁市蜂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06年3月1日,国家出台了《国家蜂蜜标准》,明确公布了各等级蜂蜜含有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的理化要求。现在的造假分子“亦步亦趋”,堂而皇之利用该标准中规定的蜂蜜成分数据作为参照和标准,大肆造假,逃避有关部门的技术检测。目前,假蜜横行的现象已引起自治区相关管理部门的注意。 低价劣蜜驱逐真蜜 南宁不少大卖场都有低价劣蜜售卖 11月5至6日,记者走访几家卖场。在大学东路某家大型卖场,货柜上摆满了品种繁多的蜂蜜,不同品牌的蜂蜜(瓶装,重量相同),从9.8元~46元不等。 来自福建某地生产厂家的枇杷蜜,标签为“纯正枇杷蜂蜜”,装瓶为1.5公斤的售价是39.8元。问及该牌子的蜂蜜为何卖得如此之低时,促销员称这是厂家定的价钱,超市只负责卖。这种牌子的蜂蜜是他们主推的蜜品,一个月能卖出几千到上万元。 知情者说,该牌子的蜂蜜,根本就不是天然产品,而是用“蜜精”勾兑的。类似的产品,在许多卖场都有出售。对此颇为了解的一名蜂农也说,枇杷是南方地区的特有树种,北方很少有种植。近年来,枇杷种植面积少,在他们放蜂经过的地区很少能打到枇杷蜜。 在西乡塘广西民族大学附近一家大型超市,一款产地显示为江西某地的蜂蜜打上了5.9元的特价(原价为10.9元)。记者查看配料表,见上面标明蜂蜜含量为20%。另一款同一厂家的紫云英蜂蜜1000克装售价是18.9元,其配料表标明主要原料和成分是蜂蜜。而其他品牌的龙眼蜜为18至29元不等。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南昌一个厂家,用同一地址注册了4家生产蜂蜜的企业。这些不同厂家却同一地址的蜂蜜,颜色几乎一致,且价格很低,分别标出9.8元/公斤的价格。 此前,记者在走访一些药店时,也发现低价的蜂蜜成许多消费者的首选。 知情者称,假蜜的横行,令蜂蜜市场的口碑变得越来越差,不断有消费者质疑他们的真蜜。他们不得不自行送检,用专业权威部门的检验结果来证明自己出售的蜂蜜是真的。每次送检的费用都要上千元,“我们已经不起折腾”。 “蜜精”可以勾兑“蜂蜜” 一些“蜂蜜原料”厂家用色素和香精勾兑蜂蜜直接售卖 11月2日下午,南宁市另一家蜂蜜加工厂接待了几名客人。他们自称是蜂蜜“原料”的生产厂家,来自柳州市。该厂所生产的蜂蜜原料可以兑入蜂蜜,或者可以加入色素和香精后,直接当作蜂蜜售卖,大大降低蜂蜜的生产成本。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客人”带来的样品,分为不同的品种,分别装在容器里,并标上编号。这些样品大多呈深黄色,有真蜜的颜色特征。初闻之,有浓厚的香味 再细闻,有刺鼻或带有水果糖的味道 一尝,感觉甜味单一,伴有苦涩味或化学品的怪味。“客人”称他们是从甜菜中提取的“蜜精”,可以跟其他蜜蜂进行勾兑,比例是10∶1。 随后,“客人”将该厂生产的紫云英蜂蜜倒出来,与他们的“蜜精”进行勾兑,让记者品尝。记者感觉假蜜的口感比真蜜还好,有蜂蜜的味道,但没有真蜜特有的那种野草香味。“客人”说,目前,区内有不少厂家都在用他们生产的“蜜精”勾兑蜂蜜。而用此勾兑出来的“蜂蜜”,国家两个权威的检测机构(设在北京和秦皇岛)也检测不出来。 在他们提供的检测报告上,记者确实见到一些理性指标达到相关的标准。他们承认,这些用“蜜精”勾兑的蜂蜜,仅含有果脯糖、高果糖和低聚糖,但没有蛋白。 问及一吨“蜜精”的价钱时,“客人”称,一吨3000至7000元,视浓度而定。蜂农一年到头在外养蜂采蜜得出的量,在他们厂,一天就能生产出来。 待“客人”离开后,这家蜂蜜加工厂的老板透露,从去年开始,他们就被造假分子盯上了。现在,他们经常收到一些“蜜精”生产厂家发来的短信、资料,甚至有些人还登门送来样品,介绍如何勾兑蜜蜂产品。 在他出示的短信上,记者见到如下字样:“××公司是利用纯大米、专业生产蜂蜜型号果萄糖浆、果蜜糖浆的厂家,同位素、糖醛、波美度、果糖含量等指标都达到蜂蜜标准。目前众多公司使用,并出口到其他国家。若想了解我公司的产品,可联系我们,我们会给你提供样品及勾兑资料……” 几天后,南宁市另一家正规蜂蜜加工企业也接待这几个客人。同样,客人也向该厂推销这种“蜜精”,但遭到拒绝。

  “喝点香精,我就大变身,‘花生油’大豆油,让你傻傻分不清。”(设计对白) 在一家香精门店内,记者发现有“花生油香精”。 记者深入禅桂多个粮油市场调查散装油有业内人士透露: 新闻追踪 上次报道索引 时间:2011年12月23日 版次:佛山新闻AII2版 题目:《用正品油会被同行当“傻子”》 继上周本报连续推出多篇新闻追踪后,食用油安全问题引发全城一波接一波的关注。本报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线索,深入禅桂等地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发现商行售卖用香精勾兑大豆油的冒牌“花生油”比比皆是。有粮油批发店老板透露,出于成本考虑,餐馆订购使用冒牌“花生油”现象已是屡见不鲜。 昨日,记者就该问题发函咨询市工商局。至发稿时为止,该部门尚未书面回复。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商行售卖大豆油勾兑的“花生油”已涉嫌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而除了商行对此负有第一责任外,市场开办方也负有责任。 文/ 记者杨博、李倩图/ 记者罗知锋 不能说的秘密…… 业内报料: 小餐馆用假花生油月省八千 快餐店老板阿宏(化名)说,“油多不坏菜”,餐饮店用油量大,就会想办法在降低用油成本上做文章。做了14年粮油生意的张先生(化名)说,按照市场售价,一斤花生油按纯度不同有每斤13元和6元两个价位,而普通大豆油(业内俗称为“白菜油”)的售价仅有每斤4.2元至5元不等。“正是这巨大的利差促使餐馆食肆使用食用香精兑成的假花生油。”王先生(化名)的餐馆可容纳240人同时就餐,每月用油量达千斤。“如果这一千斤油用的都是4.4元的冒牌‘花生油’,将可节省8600元。”王先生说。 以张先生的经验,批发商会按照每50斤桶装“白菜油”加7两花生油香精的配比,来调制出勾兑的花生油。“这个配比换算成百分比就是1.4%,”在广佛路的一家香精门店,向记者推销香精的敖先生在简单计算后,为这么高的配比感到惊讶。“这个配比太高了。”而依照敖先生的勾兑方法,通常花生油香精的用量是千分之五。 乱象:禅桂不少市场有散装假花生油 在禅城城北和南海罗村、盐步及黄岐等地的粮油批发市场,散布着规模不等的食用油商行,其中相当一部分商行兼作品牌食用油和散装油生意。在黄岐粮油批发市场的中×油行,记者以购买低价花生油为由,要求店员在大豆油中兑入花生油香精,该店店员表示可以。 位于南海罗村的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主要经营生鲜农产品。禅桂的大小餐馆都习惯到这里采购。江×食用油批发部的江老板告诉记者,有“白菜油”售价每斤4.3元,如果要加花生油香精,每斤再添一角钱。禅城城北批发市场一家油店的黄老板则谨慎地告诉记者,现在查得严,已经不再做勾兑的“花生油”了。但在记者的“恳求”下,黄老板答应可以按需要勾兑香精。“但价钱要看你(对花生香味)的要求。” 暗访: 香精店里选择多浓香型清香型任你拣 与广佛路黄岐粮油批发市场相比邻,经营着多种日化、食用香精的一家香精门店里,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瓶装样品。该店负责人敖先生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顾客做什么和该店没关系。“我只对我们提供的香精负责。”敖先生拿出一种花生油香精样品介绍说,该店主要有浓香和清香两种香型的花生油香精,而这些表面上闻起来并没有浓香味道的花生油香精一加入大豆油中,就会产生浓郁的香味。 “这就是符合标准的香精,6公斤1罐。”问到价钱,敖先生称,要看用量来定。“对于销售额过千万的中小型油脂厂来说,花费十几万元采购香精不是问题。”而当记者问及该品牌香精的产地和厂家时,敖先生则谨慎地表示不方便透露。“顾客看货就可以。” 听到记者所说行内1.4%花生油香精用量的配比,敖先生笑称,那用的是“香水”,而不是香精。“我所说的配比只是参考量,是千分之五。”敖先生介绍说,大豆油在加入花生油和芝麻油两种香精以及色素之后,才能被当作“花生油”使用。 说法 专家: 制假速度快关键靠监管 “用花生油香精勾兑大豆油做花生油,是假花生油,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用香精勾兑而成的花生油一定有毒害。这要取决于香精的质量以及大豆油的质量。” 昨日,佛科院食品系教授董华强向记者介绍说:“另外,土法榨取的花生油也不一定安全。” “现在食品制假的速度太快。”董华强进一步表示,单凭消费者的感官是难以判断食品安全与否的,更重要的是部门的监管问题。 相关部门:市场开办方对商行制售假油有责任 昨日,记者针对禅城、南海等地粮油批发商行用香精和大豆油勾兑花生油的问题,发函向市工商局咨询。在昨日全市流通环节散装食品监管工作会议间隙,市工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市场开办方日常应核查商行经营资质和经营环境,其对商行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负有责任。 市工商局方面表示,由于散装食品大部分是以裸装或简易包装的形式销售,易受二次污染,存在较大的监管风险和管理漏洞。 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禅城、南海等地粮油批发市场中已有少数店面试点应用了“一票通”系统,实现了货源可追溯。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如果“一票通”系统能像公安系统利用DNA比对实现全国追踪逃犯一样来监管散装食品安全,查处效率和监管环境将会大大提高。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印发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7个方面的企业责任和要求,并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强化生产许可、加强监督检查、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白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知指出,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工作已启动,明确将控制塑化剂指标等新问题列入审查细则,从原辅料到生产过程全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审查细则修订发布后,企业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换证时,必须遵照执行。 此外,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对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抽样检验,发现白酒中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彻查原因。各地要对本行政区域白酒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进行一次普查和专项检查。 通知还要求企业要切实承担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做好白酒中塑化剂污染控制工作:一是继续排查整改。根据本企业生产实际,切实排查原因,特别是整改后产品仍检出塑化剂的,必须进一步查明来源,全面彻底整改,不留隐患。不得使用含有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物等接触酒。二是严把原料关。自产原酒的企业,应加强原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和控制 外购原酒的企业,所采购原酒的塑化剂含量要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三是严格生产过程监管。结合生产加工全过程,评估所有可能导致溶出塑化剂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塑化剂对白酒的污染。四是加强成品控制。企业要确保出厂成品中塑化剂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一旦发现成品中的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立即停产整顿,继续排查原因,并向所在地食品监管部门报告。 在之前的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要求企业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包括分析天平(0.1mg)、分光光度计(或光电比色计)、气相色谱仪(标准中不需检测单体物质可不要此仪器)、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比重瓶或酒精计、比色管,并未对塑化剂检测能力和设备提出要求,大多数白酒生产企业也未配备相关设备,而目前对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气相色谱&mdash 气质联用法和液相色谱法,其中气相色谱&mdash 气质联用法为国家标准《GB/T 21911-2008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规定的方法。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白酒中塑化剂监管的加强,及塑化剂指标控制将被列入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预计将使白酒生产企业加强塑化剂检验能力建设,气质联用仪及液相色谱仪等的销量将因而增长。 在2013举办的四川省白酒业年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表示,全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2000万元以上企业)共有1290户,而其中四川省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73户,这些企业具备一定的采购能力。 撰稿:魏昕 声明:此为仪器信息网研究中心的研究信息,未经仪器信息网书面形式的转载许可,谢绝转载。仪器信息网保留对非法转载者的侵权责任追讨权。如需进一步信息,请联系刘先生,电线。 附: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知原文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食监一〔2013〕244号 2013年11月28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把白酒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专项整治,白酒产品质量总体稳定可靠。但是,目前白酒生产仍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如个别地方白酒生产许可管理不严,企业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液态法白酒或固液法白酒冒充固态法白酒、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ldquo 塑化剂&rdquo ,以下简称塑化剂)污染及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白酒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白酒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切实保障白酒质量安全,促进白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白酒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从源头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一)严格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生产许可条件组织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白酒生产许可有关规定和条件组织生产,保证生产条件持续符合规定。在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前提下,进行生产许可的延续、变更、注销等。不准倒卖、出租、出借白酒生产许可证,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生产许可证。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工作已启动,明确将控制塑化剂指标等新问题列入审查细则,从原辅料到生产过程全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审查细则修订发布后,企业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换证时,必须遵照执行。 (二)切实控制白酒中塑化剂污染。企业要切实承担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做好白酒中塑化剂污染控制工作:一是继续排查整改。根据本企业生产实际,切实排查原因,特别是整改后产品仍检出塑化剂的,必须进一步查明来源,全面彻底整改,不留隐患。不得使用含有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物等接触酒。二是严把原料关。自产原酒的企业,应加强原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和控制 外购原酒的企业,所采购原酒的塑化剂含量要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三是严格生产过程监管。结合生产加工全过程,评估所有可能导致溶出塑化剂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塑化剂对白酒的污染。四是加强成品控制。企业要确保出厂成品中塑化剂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一旦发现成品中的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立即停产整顿,继续排查原因,并向所在地食品监管部门报告。 (三)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白酒。企业要切实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贮存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质量安全问题可追溯。加强对原辅料和成品在贮存、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严禁使用甲醇、工业酒精等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白酒。购进的食用酒精必须符合《食用酒精》(GB 10343-2008)标准,严禁把甲醇当作食用酒精生产加工白酒。 (四)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企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不准违法违规使用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等食品添加剂 采用固态法生产的,不准使用香料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勾兑生产白酒。 (五)加强白酒出厂检验。企业要严格白酒出厂检。

标签:
上一篇:大摩注册:首页
下一篇:天运注册-网址
相关推荐
  • 天运注册-网址
  • 澳门娱乐注册-怎么注册
  • 大摩注册:首页
  • 首页[星宇娱乐平台]首页
  • 星际娱乐主管-注册
  • 首页_优游注册登录_首页
  • 首页「万豪娱乐挂机
  • 首页火星注册-首选注册
  • 首页=优游注册
  • 杏悦注册-招商
  • 脚注信息